Jan 18, 2012

台灣的奇蹟

我喜歡遍閱歷史典籍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從以往的歷史事蹟,拿來與現代對比,會發覺很多相似之處。1月14日的台灣大選時,我巧合的在網上閱讀台灣的歷史情況,在對比下,發現過去的台灣,和現在的台灣,有太多的共同點。


台灣的地理環境及政治生態,都是出現了不少奇蹟和變幻莫測。台灣在地理上是一個非常具有理想貿易的據點,東北是科技先進國日本和韓國、南部是天然資源豐富的菲律賓、西南是經濟趨向繁榮的越南、西部則是中國最大的沿海城市廣東及福建。


台灣的原著民是馬來玻里尼西亞民族,但是這個民族存在太多部落,千百年來沒有出現完善的統治體制,致使台灣沒有獲得應當的發展。1624年,荷蘭人通過了東印度公司,佔領台灣,為台灣帶來了完善的管理體制,使台灣寶島在短時間內煥然一新,很多中國沿海漢人也系統化的遷至這個寶島。


但是荷蘭只成功統領台灣38年,明朝遺臣,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帶領著效忠明皇朝的2萬多軍民及清朝餘留的千門大砲,發動收復台灣軍事行動。荷蘭軍隊,抵禦不住,落荒而降,鄭成功成為了中國5000年文明上,第一個擊敗西方人的民族英雄。而鄭成功更使台灣孤懸海外,使用明朝體制,延用明朝年號,有意要與清朝分庭抗禮。


清朝康熙皇帝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朝廷內剿滅奷臣鰲拜、消撤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三藩後,勢力龐大,加上治國有方,國泰民安,開創萬世之盛。所以,康熙利用餘威,以剿撫兩策,收復台灣。當時,朝廷內有了向康熙覲諫,台灣離大陸遠,滿人只嫻習陸戰馬戰,不習水戰,漢人將士有不能全信,因此棄台灣不理。


但是康熙認為,台灣與大陸千古一脈,而且福建及廣東兩地漢人多數有子女親戚在台灣,如果讓台灣孤懸海外,身為帝皇豈能讓子民掛念海外子女而不顧,因此決定收復台灣(不過康熙用的詞彙是光復台灣)。兩年後,康熙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及參軍李光地的運籌帷幄下,以有“海霹靂”之稱的施琅為水師先鋒,經過7個晝夜的戰爭,大敗台灣水師。鄭成功孫子鄭剋爽投降。


時移世易,來到了1949年的台灣,中國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帶領下,以800萬人的軍力,輸給60萬人的共產黨後,退守台灣。從1683年清朝光復台灣後,台灣過著266年的平靜繁榮的日子又出現了改變。蔣介石為台灣帶來的是霸權的統治,而且動不動就處死反叛他的臣民,導致恐慌四出,人民提心吊膽的生活在恐怖環境下。


而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時刻都在尋找機會,以獲得台灣的擁有權,與此同時在國際上也宣稱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不是獨有的國家。共產政權不願意放棄台灣,與200多年前康熙不要台灣孤懸海外有著同工異曲的奧妙,也顯示台灣的政治變幻莫測。


馬英九在剛結束的總統選舉,靠著中國牌,打贏了一場選戰,這也證明中國對於台灣的影響已經漸大,而未來台灣的政治可能會由中國主導。可是,無論如何,重要的還是民心,民心不可欺,也不可棄,中國能否擴大對台灣的影響,還是要台灣人民。不過有點至少可以放心的是,台灣是民主兩線制,當國民黨靠攏中國大陸時,民進黨會同樣贊同嗎?


台灣寶島是一個發蹟的地方,雖然彈丸般的小,可是古往今來所引起的糾紛卻不小,在與中國大陸主權問題還沒有明朗前,看來台灣會繼續存在糾紛。


李文興
12年1月18日

Jan 11, 2012

婆婆的親情

婆婆原本姓王,可是後來給了一家姓郭的人家養,所以終其一生都改姓郭。當然,無論是姓王或郭,對婆婆來講重要的還是維繫親情。


在與郭姓的家庭維持了良好的關係外,婆頗也沒有忽略原來的父母親,自從我董事以來,記得每年婆婆的親生爸爸及媽媽忌日時,我們都會前往舅公(婆婆的弟弟)的家祭拜,然後大吃特吃一番。這個舉止,婆婆一直維持至2010年她第一次中風為止。


婆婆展現了她熱愛親人的一面,當然對於自己的子女及孫子,婆婆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罵雖然是不免了,可是背後的疼惜,卻是展示了其溫柔。


我公公的弟弟死得早,所以他的子女也是由我公公及婆婆照料,而且婆婆對他們更是疼愛有加,從來沒有打罵。這種博愛及維繫親情的關係,真的值得我們的後輩子孫一同去模範實踐。


李文興
12年1月11日

Jan 7, 2012

婆婆-穿沙龍

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在自傳《醫生當家》里分享一段他在星期五前往清真寺祈禱前穿沙龍時,被前來拜訪的美國官員嘲諷“落後”。穿沙龍就代表落後嗎?

最近成為國際焦點的緬甸,該國總理及反對黨領袖昂山蘇姬接見了英國外長及美國國務卿時,都身穿緬甸的傳統服裝沙龍。這也說明了,沙龍是緬甸人的正式服裝,而當年東南亞各國進行貿易時,逐漸的傳至東南亞的其他國家。


大馬的華人,也因為受到這種習慣的薰陶,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都習慣的在家里穿上這種舒服的沙龍,我的婆婆也是其中之一。當然,穿沙龍看似容易,可是卻存有大學問,單單是折緊腰部的沙龍就是一大知識。


如果折不緊,沙龍會容易掉落,但是折也需要整齊,不然整個沙龍看起來就有點怪。來到21世紀的今天,褲子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沙龍已經很少人穿,就算是馬來人。而在政治鬥爭日愈加劇的今天,沙龍被詮釋為下品,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鑽進去???的沙龍”,來諷刺一個政治人物只廳這個???的話。


李文興
12年1月7日

Jan 4, 2012

婆婆-用手吃飯

當大家現在在談種族團結、在高談沒有明確目標的“一馬”理念時,我的婆婆從小至老已經很有“一馬”精神。小時後的我很迷惑,為何婆婆以手吃飯的,在一次機會下,我終於詢問出答案。


婆婆出生於1927年,大約在10多歲的時候,日本佔領馬來亞,為了逃避日軍殘暴的對待,婆婆被逼搬遷至郊外的馬來鄉村居住,因此學會了用手吃飯這個習慣。而婆婆的本能不至於用手吃飯,而她可以用單手撥開螃蟹及蝦的殼,這種能力,相信很多馬來人都自愧不如。


當我們的時代越來越進步,人的思想愈開放的今天,其實我們凡事離不開祭出種族的旗幟。當華人用手吃飯時,就被譴責接受了馬來人的同化,可是當我們用湯匙及叉用餐時,是否有想過我們也接受了西方的同化?


當然對婆婆來講,她沒有考慮同化或種族的問題,她用手吃飯純屬習慣成自然,而且方便。所以,事情總有兩方面的考慮,而且做一樣東西,只要自己方便即可,又何必理會其他人的指指點點呢?人類文明的開始,都是從用手吃東西的,有時候回歸原始,我們可能會過的較好。

李文興
12年1月4日

Jan 3, 2012

84歲的智慧



面對著至親的離世,傷心是難免的事情,而傷心過後的緬懷也是無可避免的,當然無論是傷心或緬懷,都已喚不醒兩腳一升的至親。


因此寫一些逝去至親的陳年往事,不如寫一些能夠啟發後人的生活智慧。我的婆婆在2011年的聖誕節早晨,撒手人寰,終年84歲。活了84年的人生,還要橫跨20世紀及21世紀,婆婆精采絢爛的一生,太多的生活智慧可以讓我們這一群後代子孫的學習。


所以在緬懷婆婆的當爾,我就逐一的以文字留下婆婆值得我們學習的事情。希望在天之靈的婆婆,能夠安息。


李文興
1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