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8, 2012

台灣的奇蹟

我喜歡遍閱歷史典籍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從以往的歷史事蹟,拿來與現代對比,會發覺很多相似之處。1月14日的台灣大選時,我巧合的在網上閱讀台灣的歷史情況,在對比下,發現過去的台灣,和現在的台灣,有太多的共同點。


台灣的地理環境及政治生態,都是出現了不少奇蹟和變幻莫測。台灣在地理上是一個非常具有理想貿易的據點,東北是科技先進國日本和韓國、南部是天然資源豐富的菲律賓、西南是經濟趨向繁榮的越南、西部則是中國最大的沿海城市廣東及福建。


台灣的原著民是馬來玻里尼西亞民族,但是這個民族存在太多部落,千百年來沒有出現完善的統治體制,致使台灣沒有獲得應當的發展。1624年,荷蘭人通過了東印度公司,佔領台灣,為台灣帶來了完善的管理體制,使台灣寶島在短時間內煥然一新,很多中國沿海漢人也系統化的遷至這個寶島。


但是荷蘭只成功統領台灣38年,明朝遺臣,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帶領著效忠明皇朝的2萬多軍民及清朝餘留的千門大砲,發動收復台灣軍事行動。荷蘭軍隊,抵禦不住,落荒而降,鄭成功成為了中國5000年文明上,第一個擊敗西方人的民族英雄。而鄭成功更使台灣孤懸海外,使用明朝體制,延用明朝年號,有意要與清朝分庭抗禮。


清朝康熙皇帝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朝廷內剿滅奷臣鰲拜、消撤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三藩後,勢力龐大,加上治國有方,國泰民安,開創萬世之盛。所以,康熙利用餘威,以剿撫兩策,收復台灣。當時,朝廷內有了向康熙覲諫,台灣離大陸遠,滿人只嫻習陸戰馬戰,不習水戰,漢人將士有不能全信,因此棄台灣不理。


但是康熙認為,台灣與大陸千古一脈,而且福建及廣東兩地漢人多數有子女親戚在台灣,如果讓台灣孤懸海外,身為帝皇豈能讓子民掛念海外子女而不顧,因此決定收復台灣(不過康熙用的詞彙是光復台灣)。兩年後,康熙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及參軍李光地的運籌帷幄下,以有“海霹靂”之稱的施琅為水師先鋒,經過7個晝夜的戰爭,大敗台灣水師。鄭成功孫子鄭剋爽投降。


時移世易,來到了1949年的台灣,中國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帶領下,以800萬人的軍力,輸給60萬人的共產黨後,退守台灣。從1683年清朝光復台灣後,台灣過著266年的平靜繁榮的日子又出現了改變。蔣介石為台灣帶來的是霸權的統治,而且動不動就處死反叛他的臣民,導致恐慌四出,人民提心吊膽的生活在恐怖環境下。


而共產黨統治的中國大陸,時刻都在尋找機會,以獲得台灣的擁有權,與此同時在國際上也宣稱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不是獨有的國家。共產政權不願意放棄台灣,與200多年前康熙不要台灣孤懸海外有著同工異曲的奧妙,也顯示台灣的政治變幻莫測。


馬英九在剛結束的總統選舉,靠著中國牌,打贏了一場選戰,這也證明中國對於台灣的影響已經漸大,而未來台灣的政治可能會由中國主導。可是,無論如何,重要的還是民心,民心不可欺,也不可棄,中國能否擴大對台灣的影響,還是要台灣人民。不過有點至少可以放心的是,台灣是民主兩線制,當國民黨靠攏中國大陸時,民進黨會同樣贊同嗎?


台灣寶島是一個發蹟的地方,雖然彈丸般的小,可是古往今來所引起的糾紛卻不小,在與中國大陸主權問題還沒有明朗前,看來台灣會繼續存在糾紛。


李文興
12年1月18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