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5, 2012

我寫---董橋



    香港是一個東方文化之城,很多對文化思想獨有創格的海外僑民都在這個城都落地生根。香港出生的陶傑,在推崇殖民政府之際,前往英國留學及工作,可是在97年回歸前,他獨排眾議,返回香港繼續完成文化事業。

    華人世界飲食領域的翹楚蔡瀾也是新加坡國民,可是最終在香港發跡,成為飲食文化的大師。而這篇文要談的是在印尼出生的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董橋。

    文字是人與人溝通的平台,華文字從秦皇時期的發揚光大,來到今天已越來越淺白,尤其是在胡適等人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推展的白話文。白話文的出現,讓華文可以變成更容易學習,簡單的文句可以帶出同樣的意義。舉例子:無能未力已經是很簡單的句子,可是在白話文中可以寫成做(幹)不到,更簡單。

    董橋就是在古文和白話文的逢隙中繼續的琢磨,創造出了具有風格的寫作方式。他的文字是潔簡的,每個字都讓人讀懂,但是整個句子的連串卻帶有強烈的古典文雅。這種寫作方式是英國作家的喜愛,董橋留學英國多年,薰陶了這種“紳士”的寫作方式。

    董橋自己曾說,寫下每一個字,都是靠感覺,靠意會,無法真正的去琢磨那個字最適合,那個字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抒情文章最好看,因為有了感覺。

    我喜歡董橋用“撩”來取代“泛起”,撩字一向來給人污穢的感覺,可是用在董橋的文章,卻有著古典的味道。

    文人多風流,這就見仁見智,可是文人嗜酒卻是當然的,把唐詩宋詞的書拿去擠,可能會擠出多埕的酒。所以董橋寫的好:陳年的記憶是陳年的佳釀。

要多了解他的思想,可閱讀這篇《煮字歲月太匆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302244

李文興
12年5月25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