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談今---從清朝八旗軍的興衰看今天的國陣
滿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專制皇帝統治的朝代,滿人並非中原大族,只是中國東北區小小的部落。不過這個族群在中國朝代歷史上,曾經兩次建立皇朝,統治漢人大族。第一次是在部落首領元顏阿骨打統領下占據中國北部而建立的金朝,後經歷了10位皇帝在1234年被蒙古及南宋聯合消滅。
大約400年後,女真族再出現一位能幹首領努爾哈赤,1615年在中國東北部成立後金皇朝,其孫子愛新覺羅.福臨29年後入主中原大地,建立滿清政府。而其兒子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宣布廢除使用女真族一詞,所有東北部落統一用滿族。而滿族人在1644年得以入主中國,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打開城門引清兵入關固然是重要的轉折點,但是與1601年由努爾哈赤成立的八旗制度,有著重大的關係。
滿清人在經歷順治、康熙、雍正及乾隆時代,最為驕傲的就是這個八旗制度。成立初期,其實只有四旗,也就是正白、正藍、正黃和正紅。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皇朝後,把四旗增加至八旗,多了鑲白、鑲藍、鑲黃及鑲紅。整個八旗制度把滿族人的勞動階級分配清楚,同時也容易的管治,如三百人為一牛錄(鄉村),五牛錄為一甲喇(社區),五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即旗)。這種制度的巧妙就是,所有滿族人都可以充分的以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因此造成滿族人在短短幾年內成為了衣食住行豐富的民族。
而且八旗制度最良好的一項就是“平時生產,戰時從徵”。這樣也就表示,在太平無事,八旗子弟能夠耕種,準備充足的軍餉供未來作戰之用,這樣一來清軍能夠打長久戰。努爾哈赤在1618年位於盛京發布7大恨,然後舉兵滅明,一直來到1644年福臨在叔父多爾滾輔助下進入紫禁城,成為第一位入關的清朝皇帝的26年與明朝軍隊及大順李自成軍隊,還有收復蒙古的戰爭中,清軍的優勢就是從來不缺少軍餉。這歸功於八旗制度的平時生產,戰時從徵的措施。
清軍入關後,由於深感八旗制度的重要性,因此為了顯示一視同仁,也在漢族及蒙古族推展八旗制度,在撤三藩(平西王吳三桂、鎮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的時候漢八旗軍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經過了康熙、雍正、乾隆百年盛世,沒有戰亂後,滿、漢、蒙古的八旗子弟開始腐化。恃功驕傲,欺凌百姓,更不用說要這些八旗子弟去耕種,最終荒廢了辛苦建立的這個制度。甲午戰爭,當皇帝要徵八旗軍去對抗外國軍隊時,才發現原來200年前的八旗軍已今非昔比,不要說對抗外國,就連國內的太平天國叛亂也無法平息。
1898年,光緒皇帝接納康有為等人的建議,推行維新政策,也就是歷史上的茂戍變法,當中的道令包括了廢除腐朽的八旗制度。這個曾經光輝一時,協助清軍入主中原的八旗軍走入了歷史。歷史是最好的借境,回望今天大馬執政聯盟國陣的處境,其實與八旗軍有所相同。
國陣(前身聯盟)在1955年於馬來亞第一次舉行的選舉中,在55席,贏了54席。這除了人民對於獨立的渴望外,更重要的由國父東姑提出的巫統、馬華、國大黨組成的陣線模式獲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而多元種族政黨並不受認同,東姑也在組織內閣上,強調了各族平分職位,而他也一再強調,獨立後的馬來亞會根據各族權力平分的模式進行,就算是外來族群,只要效忠馬來亞政府,就可以享有公平的地位。這個制度是當時公認最好的,因此聯盟取得獨立,執政國家。
可是50年後的今天,無論是巫統、馬華或國大黨,他們都認為人民給予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不必刻意耕耘來贏取支持。久而久之,當國陣的領袖都舒服於這種情況的時候,308大選的當頭捧喝猶如甲午戰爭,原來嬌生慣養了50年的國陣領袖及龐大的基層,竟然無法低檔民聯的攻勢。
初期的八旗制度固然好,可是成為了當權者,應該有更新模式,而不是故步自封。清朝皇帝沉溺在統治權力,所以最終斷送了錦繡江山。國陣何嘗不是!50年來,政權受威脅,就搬出種族論調、共產黨、恐怖主義、內安法令,可是在民智開放的今天,又有多少人願意再隨國陣起舞?馬哈迪時代,在工業經濟上,政府的思想走在前端,可是沒有灌輸人民民主自由的可貴。因此,當人民自己摸索的民主自由思想走在前端後,政府顯然無法跟隨腳伐。當政府的思想與人民的思想鴻溝過大時,這個政府就危險了。
李文興
11年10月29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