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9, 2010

人權、自由及理想

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得本屆諾貝爾和平獎,國際社會一片歡呼聲,而中國方面卻表示這是遴選委員會“不友善”的舉止。


為何劉曉波會獲得此項榮譽呢?當中的準則在於遴選委員會,但真正背後的用意就是想藉此在人權自由的問題上,向中共政權施壓。中國自從1989年那場天安門事件後,在人權自由的課題上成為了國際的詬病。諸如英國、美國這些強國無不對中國的人權自由課題,頻頻向該國領導層喊話。


可是中共領導人有自己的說法,加上隨著中國在經濟的崛起,使到西方強國乃至聯合國也無法對中國採取任何的行動或國際抵制。因為中國已經和西方強國形成了互相補助的角色,大家為了長遠的經濟利益,絕對不會讓關係交惡。


對我來講,有點諷刺的是,為何和平獎遴選委員會在1989年時,沒有把這個獎項頒發給中國人呢?尤其是當年維護學生運動的領袖,卻把這個獎頒予達拉喇嘛。如果時間上的問題(天安門事件發生在6月4日),至少在1990年或1991年應該頒發,可是也沒有。1990年給了喬爾巴戈及1991年予昂山素姬,趙紫陽至死的一刻,都與這個獎項差身而過。


在中國崛起的今天,這個獎項的頒發有點遲了。因為對中共領導人來說,中國好不容易,自從鄧小平在1978年第11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後,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傲視國際的地位。領導人絕對不會讓類似天安門事件再次發生,而為了阻止這個對他們來講會分裂國家的舉止,要付出任何的代價都是在所不惜的。


劉曉波提及的,可能對所謂的民主制度國家來說是一個國家人民最基本的權益。可是對中共領導人來說,結社自由、集會自由、言論自由、司法獨立、立法民主、修改憲法等是何其的“要了老命”,同時也點到了中共敏感的穴道。所以劉曉波被指控顛倒國家秩序,被判刑11年。


當然,在中國自由人權的課題上,我們不能以目前普世公認的價值觀看待,畢竟中國與其他國家不一樣。這猶如我所認為的,聯合國所擬定的《人權宣言》不一定適合於世界各國,所以不明白為何中共領導人簽署了這個宣言?


鄧小平在天安門事件後所發表的論調,其實才是中國應該走的路線。他說:如果這個國家每一天都亂,每一天都有人出來示威,沒有了秩序,那麼要如何談上改革開放,如何去發展經濟。10年後,歷史證明了,鄧小平是正確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成就,經濟的起飛使到中國13億人口可以三餐溫飽,脫離了貧窮。這一點,和平獎遴選委員會也贊同。


中共領導人為了13億人的未來著想,拋棄了一小撮異議份子的請求。難道這不就是強調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制度嗎?不要求人權自由,絕對不是奴棣的思想,而是如果在沒有人權自由時,仍然可以達到更好的生活,生活上的基本條件也充足,那麼這個人權自由來得沒有意義。


所以說,普世的價值觀,不一定適合於所有人的。同樣的一個道理,在馬來西亞,目前很多青年也開始了追求更自由開放的國度。這一種理想主義的色彩,籠罩了大馬青年的思想,尤其是2008年的那一場政治海嘯,使到這些青年看到了實現夢想的一天。


我也是一名青年,所以類似這樣的一個課題,由我來談顯得切當,因為如果是給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士來談,會被說成倚老賣老。類似這種理想主義的思想,在我踏入大學的初期也有,可是在大學里經過了一些“洗禮”後,逐漸的我發覺,理想主義華而不實,是年少輕狂的想法。


沒錯,人有理想是對的,可是在理想的當而,應該有計劃的施行理想,而不是單純的認為只要點點蠟燭、喊口號、穿黑衣、示威、不怕被警方捉或召開記者會來轟炸執政者,所不喜歡的一切惡法或腐敗的政策就能夠倏然的不見了。


今天,我們大家可以對國陣的腐敗、濫權及貪污不滿,無論在言論或舉止的不滿,但在不滿的當而,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呢?這當中要有一個規劃的,不是堅持著反對而反對。民聯高喊的入主布城,影響了多少青年的青睞,可是民聯是否有告訴我們一套完整的政策來糾正國陣的腐敗呢?


我看到了很多青年,尤其是大專生,踏出象牙塔後,都是熱血加上理想主義的踏入社會。可是,單單的理想及一股熱血,真的能夠改變社會的“奇難雜症”嗎?


有理想及夢想當然是好事,因為這是走向事實的第一步,但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第一步,必須有第二步、第三步.......



李文興

10年10月9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