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子文華小易名課題,掀起軒然大波,在董事部內建議更換校名的董事顧問拿督李華民成為了眾矢之,而且多個華團組織也抗議把子文華小易名成“謝華華小”。
一如貴報的專欄作者鄭丁賢的闡述,宋子文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是備受爭議的人物,在蔣介石領導中國期間,他曾經出任行政院院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1947年,時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的傅斯年曾經撰寫一篇《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力數宋的不是,在當時引起了輿論界的一片喧然,最後宋子文自動辭職。在宋子文之前的院長孔祥熙,同樣也遭到傅斯年的抨擊,最後蔣介石要求孔自動退位。
隨後,國民黨在1949年退守台灣後,傅斯年也追隨蔣介石前往台灣,然後出任國立台灣大學的校長。在蔣介石鐵腕統治下,傅斯年仍然獲得蔣介石的信任,罷黜自己的姻親(孔祥熙及宋子文與蔣介石是屬於姻親關係)證明了傅斯年在當時有一定的權威,因此他的闡述可以歸納歷史資料。
所以,對以這樣一個受到爭議的人物,用孕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學校來紀念他,確實有不正確的地方。當然,李華民提出易校名的建議,純屬為了答謝雙威集團主席兼子文華小董事長拿督謝富年的慷慨捐獻該校,不是出於歷史緣故。但是,既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宋子文的爭議性,因此持續的使用他名字做為校名,確實有不妥當的地方。
華文小學在大馬這片國土,由於沒有獲得政府納入主流教育系統,必須艱苦的力爭上游,通過華社慷慨的捐獻,來為華小籌募提升校舍基金。因此,為了紀念這些華人的貢獻,以華小命名,絕不為過,更何況我們是大馬的公民,中國台灣的歷史往事,又有什麼紀念性的價值呢?
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部可以大刀闊斧,把一些以中國台灣歷史人物命名的華小改名,使用對華小有貢獻的本土人士做為校名,這樣來的更有意義,同時也可以一掃華人仍然不忘中國大陸的疑念。
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深感悲哀的是,華社在處理教育的課題上,依然把問題政治化,而不是根據理性的判斷來決定。
李文興
11年9月3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